“1980年参加工作,进入供销社,一晃40年。今天,看到我们的职工人人有活干、有饭吃,我很欣慰,这就说明付出总会有收获……”近日,在无棣县马山子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中心社主任孟祥华一边整理着一摞荣誉证书一边说。
1962年出生的孟祥华,现为无棣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兼马山子供销合作社中心社主任。他从1980年进入供销社工作,是一名扎根一线40年的“老供销”。1992年,孟祥华来到无棣县东北部、渤海湾西南岸、生活环境极差的“苦海沿边”的马山子镇,这一干就是28年。
孟祥华把供销社看成自己家,以其突出的业绩、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省人事厅两次为他荣记三等功。在全县18个供销社中,为无棣县保留下最后一个正常运营的供销社,是供销系统扭亏为盈的典范。
临危受命带领职工度过难关
1992年孟祥华刚来到马山子供销合作社时,供销社正处在历史上最困难时期,供销社改制,推向市场化,此时马山子供销合作社负债累累,合作社的库存被要账单位抵债拉空,同时还被要账单位起诉到法院,合作社面临破产,同时因道路建设,旧店被拆迁,72名职工面临失业。
“再难我们也不能散了,单位倒闭了,我们72名职工就没了饭碗……”孟祥华到来后,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和全社职工商谈,集资入股,“每个人都是供销社的一部分,社员就是大家庭一员,一荣俱荣,供销社不倒闭,大家都有饭吃,这样职工们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孟祥华说。
于是,他们共同努力,重新建起供销社商店,最早和职工经营起流动超市。每天上班后,职工靠流动货车,走村摆地摊,同时还提出“随叫随到”送货上门的承诺,方便了群众,也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孟祥华和职工每天反复研究,群众需要什么就卖什么,大到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小到烟、酒、糖、茶等生活用品,群众所需样样齐全。
到2006年,孟祥华带领职工还清了200余万元债务。2007年,他们的供销社因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获得2007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百强基层社。
目前,部分老职工已经退休,尚有在职职工30人,供销社总资产已达到1000余万元,成为无棣县供销系统中最成功的基层供销社。
忙碌是最大的快乐
孟祥华家住在无棣县城,距离上班的马山子供销社50公里。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到早市上批发蔬菜、肉食等货物。赶到马山子镇,匆匆吃过早餐,便和职工们一起去看守柜台。
“提货本来是供销社的日常工作,我利用自己在县城居住的有利条件,起早带晚顺便就把这活干了,这样节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物力和财力。在我们这里,不分哪是社、哪是家,供销社就是自己家!”孟祥华说。
在合作社的商店里,有顾客来,孟祥华便热情相迎。有空闲时间,他就认真梳理货物,看看出厂日期、保质期等,确保货物质量安全。需要送货上门的,孟祥华便亲自开车、亲自装卸。每到农户家里,在和群众攀谈时,他都是认真地给群众讲解农资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给群众送货的过程中,遇到群众有困难,孟祥华都是主动积极帮助处理。2017年,下泊头村三户村民,从供销社购买了“订单农业”的麦种,按照合同,麦子都要高价回收。然而,在小麦管理上,三户农民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三防”,导致麦粒黑,收购方说什么都不要,想卖掉也没人要。孟祥华反复上门协调,最终为三户挽回了1万余元的损失,群众感激不尽。
“每天很忙,也很累,但是很充实……”孟祥华说。
疫情期间更显但当
春节期间,网上的消息引起了孟祥华高度重视:“从新闻上看到武汉已经出现疫情,正面临春节,情况特殊,我们必须提前行动,做好防控物资筹备……”孟祥华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并迅速做出判断,及时和镇上相关领导商谈、提醒。大年初二,孟祥华看到全国疫情开始蔓延,他来不及多想,亲自到庆云县商品批发城,购进2万副口罩,18000瓶84消毒液。
疫情出现后,防疫物资空前紧缺,“咱们的防疫物资不能涨价!绝不发国难财……”供销社把防疫物资全部平价出售给了周边群众和镇上。同时,孟祥华还自己出资1000余元,为辛庄子村捐赠10箱火腿、10箱方便面、200副口罩,助力防疫。
50多本荣誉证书后面,记录着孟祥华辛勤工作的感人故事,记录了无棣县供销社成长的艰辛过程。“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积极带领职工把供销社搞活,让人人有饭吃,有活干,更让当地群众受益……”即将退休的孟祥华感慨地说。
编辑:办公室
鲁公网安备 37160202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