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城区供销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及农业生产服务作用,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6月28日,全国供销总社基层社主任培训示范班150余名学员到我区观摩研讨,获得省市供销社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一、统筹资源力量,“开放办社”显活力
一是强化社企合作。统筹整合供销社各类资源,与滨州市树民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滨州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滨州巾帼创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7家农业专业化企业合作,投资6000万元建成7处为农服务中心,自购和整合社会农机械850余台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年均90万亩次,流转或托管土地面积达10.6万余亩,辐射带动260个村、15万户农民。滨州市凯翔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获评全省供销社生产应急保障重点企业。二是探索社社联合。发挥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与滨城区智慧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云飞飞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大营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个村集体合作社,联合成立滨州绿丰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整合资源力量开展联合作业,为金星庙、北纸坊等8个村1059户群众实施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作业面积6000余亩,带动各专业合作社增收15万元以上。三是推动社村共建。与三河湖镇李潮岗村开展合作共建,由该村盛岗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43.6万元购置2台大型拖拉机,全程参与为农服务中心农机作业服务,有效缓解农业机械不足难题,同时每年可为村合作社带来近8万元作业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创新服务模式,助农增收添动力
一是土地托管促增收。在杨柳雪镇大赵村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供销社+农户”合作模式,推行收益分配“1145”模式,农户土地保底分红1000元/亩。探索实施“双一千、四三三”全程土地托管服务模式,覆盖三河湖镇13个村,托管耕地15000余亩,解放农村劳动力5000余人次,为农服务中心每年实现托管收益35万元以上,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农民外出务工人均增收0.5万元。二是降本增效助增收。充分发挥供销社7处为农服务中心资源优势,主动担当、全力做好政府购买农业服务项目工作,促进农民降本增产增效。实施小麦“一喷三防”20万亩、玉米“一防双减”8万亩、深耕深松20万亩,累计项目总投资约30万元,每亩降低成本约60元,惠及9.6万户农户。三是订单服务保增收。依托为农服务中心,开发线上咨询微信平台,实施“订单式”服务,解决群众个性化需求,当好群众“贴心人”。累计开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40余万亩次,实现经济效益50余万元;每年提供耕地、播种、管理、收割等农业生产服务近20万亩次,实现经济效益35余万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近2000万元。
三、延伸服务链条,为农服务展魅力
一是强化种业科研技术能力。依托里则为农服务中心,投资500万元建成种业科研办公楼,成立科研技术团队,开展小麦、玉米等作物科研、育种、生产、加工、推广与经营。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构建济麦44、济麦22、玉米鲁糯299等良种“育繁推销”产业发展体系。建设“济麦44”示范田2000亩,推广种植10万亩,平均每亩增产50斤,每亩增效80元。二是打通为农服务全程链条。聚焦群众仓储、晾晒、农资等方面的难题和需求,全力构建“耕种管收、烘干、储存、销售”一条龙全链条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储存能力,7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仓储面积2万立方米,晾晒场地3000平方米,仓储能力达4万余吨,日烘干能力达到1000吨。加强农资流通能力,充分发挥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作用,累计销售各种化肥5万余吨,各种农药150余吨,良种160余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擦亮为农服务生态底色。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路径,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依托三河湖为农服务中心,投资300万元建成全区首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中心,累计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8吨,有效解决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问题。投资560万元建成全区首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心,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年处理农作物秸秆10万吨,带动周边群众100人就业,农业废弃物每亩助农增收300元,每年助农增收1000万元。
鲁公网安备 37160202000709